水煮笋是竹笋的深加工产品,水煮笋因肉嫩味美而深受日本等亚洲国家消费者的喜爱,产品95%以上出口日本,另有少部分出口亚洲、欧洲和大洋洲的国家和地区。但2009年地区水煮笋出口降至767批、10660.4吨、1471.2万美元,分别同比下降34.38%、35.58%和40.73%。三年来,地区的水煮笋出口一直在低位徘徊。
虽然由于日本地震海啸等环境影响,2012年出口日本的水煮笋呈现恢复性增长,但长期来看,地区的水煮笋出口形势仍不容乐观,因亏损或环保等问题而转产、关闭的企业不断增多,今年仅24家水煮笋出口企业有出口实绩。究其原因,主要是整个行业出口仍以18L的粗加工原料笋罐头为主,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:
缺乏可靠有效的销售渠道。出口的水煮笋与日本地产笋的口感接近。长年以来,18L的粗加工原料笋罐头作为原材料经日本食品生产商精加工,有的甚至冒充日本地产笋出售,攫取高额的利润。2009年,日本国内对食品界“伪造风”进行整治,一定程度影响了出口日本的水煮笋销售。
缺乏成本价格的竞争优势。水煮笋产业是典型的食品生产加工产业,成本直接决定了销售价格、市场竞争力。而与其他笋业主产区福建、江西相比存在明显的竞争劣势,地区的平均笋收购价在1.8~2.0元/每斤,比福建高近30%,而用工、水、锅炉燃料等成本都比福建高三成以上,与江西相比劣势更为明显。
缺乏关键工序的加工技术。地区的水煮笋加工企业仅有启盛生物食品有限公司、联华食品有限公司等少数几家规模以上企业具备自动冷却、高温高压调理、低温冷冻、金属探测等深加工关键工序的工艺,而多数企业仍属于家庭式小企业,设备简陋,管理薄弱,更谈不上开展精加工。
因此,建议地区水煮笋企业要开发速冻笋、调味笋等深加工、附加值高的产品,构建与国内外大型超市、便利店的直营销售模式,以精加工推动行业转型升级:
建议地方政府出台对食品精加工产业的补贴政策。对产业结构合理规划,对水煮笋精加工生产企业进行税收、奖励等方面的补贴,银行信贷适当进行政策倾斜,推选重点企业培育行业龙头企业,树立品牌战略,引导企业在生产精加工、真空小包装、调理食品上下工夫。
建议检验检疫、农林等职能部门强化全过程监管。大力推行原料区域基地化管理,做大做强规范原料基地;严格原辅料、添加剂监管,强化对新产品投产前的风险评估,推进食品企业自主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工作;严格成品检验,切实精加工笋产品的质量。
建议水煮笋行业协会积极发挥服务引导作用。研判市场形势,对水煮笋产业链进行合理分工,指导协调旺淡季的水煮笋生产,引导行业开展有机食品认证和绿色原料基地建设,扶持行业薄弱企业强化技改投入,切实改变产品单一、价格低、利润微的被动局面。《国门时报》
抓住商机 立刻联系
马上留言 共同发展
温馨提醒:本网站属于信息交流平台,倡导诚信合作、互惠共赢!为了保证您的利益,建议经销商朋友与厂家合作前,认真考察该公司资质诚信及综合实力,以免造成损失。